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陈运使汶劄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二、《复斋集》卷一六
某近已具禀劄,兹有少迫切之恳。
伏见兴化城筑,实为国家保民至计,非都运判府告院忠诚明允,为国深长思虑,孰肯为一郡士民力赐主张?
晓示一张,翕然胥庆。
正初寇警四传,逃避无地,前守惮费,缘阖郡士人苦欲兴役,前守不获已从之。
赵倅初谓太守不欲为,遂行辞避。
今已于二月末经始,但乡中有一种士夫,家居城外,谓筑城乃弃城外于贼,不思寇至乃为城外人入保之地。
私意既生,天理晦蚀,二说相持,迁延两月。
后得使台判词稍峻,赵方敢任责,近颇效劳,然终惮异议,不敢任怨。
某虽至愚,心知此事乃报国恩,其如一咻为害。
又古城今间存旧址,高三二尺,阔不数尺,大半如平地而墓,犹历历可考。
今城内外民居侵官城濠者六七十家,已自除拆,展辟濠道,间有三数巨室与官为敌,梗沮工徒,人心不平。
大役沮事,见士庶白劄,乞速赐行下,庶中机会,无复后时,此更生之恩也。
都运判府告院以至公为心,故敢僭陈,俯伏待罪。
思归乐810年 中唐 · 元稹
 押词韵第十一部
山中(一作我作)思归乐,尽作思归鸣。
尔是此山鸟,安得失乡名(失乡名:指以“思归”为名。)
应缘此山路(一作寄迹),自古离人征。
阴愁感和气,俾尔从此生。
我虽失乡去,我无(一作不)失乡情。
惨舒在方寸(方寸:指心。心处胸中方寸之间,故云。《列子·仲尼篇》:“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宠辱将何惊。
浮生居大块(浮生: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为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大块:大自然。《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寻丈可寄形(一作身)。(寻丈:指八尺到一丈间之长度。寻,古代长度单位,多指八尺。《诗·鲁颂·閟宫》:“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毛传:“八尺曰寻。”)
身安即形乐,岂独乐咸京(咸京:原指秦都咸阳,此借指唐都长安。)
命者道之本,死者天之平。
安问远与近,何言殇与彭(殇:未成年而死。《仪礼·丧服》:“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郑玄注:“殇者,男女未冠笄而死可殇者。”彭:即彭祖,传说彭祖善养生,懂导引之术,寿至八百岁,因封于彭,故名。事详汉刘向《列仙传·彭祖》。)
君看赵工部赵工部:指赵昌字洪祚天水(今属甘肃)人。宪宗即位,加检校工部尚书。事详新、旧《唐书》本传。),八十支体轻。
交州二十载交州:《旧唐书·地理四·岭南道》(卷四一):“安南都督府交趾郡武德五年改为交州总管府……调露元年八月交州都督府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一到(一作始对)长安城
长安不须臾,复作交州行。
交州又累岁,移镇广与荆(一作移镇值江陵)。(“移镇”句:广与荆,原作“值江陵”,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旧唐书·赵昌传》:“宪宗即位……寻转户部尚书,充岭南节度元和三年,迁镇荆南。”岭南节度使之治所在广州
归朝新天子(“归朝”句:赵昌元和九年卒,“新天子”当指宪宗。然赵昌出镇岭南荆南,均在元和初年元稹此处叙事似有不确。),济济为上卿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者为上卿。)
肌肤无瘴色,饮食康且宁。
长安一昼夜(一:原作“如”,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死者如霣星。
丧车四门出,何关炎瘴萦。
况我三十二(一作馀),百年(一作年来)未半程。
江陵道涂近,楚俗云水清。
遐想玉泉寺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玉泉山东麓。《方舆胜览·荆门军》(卷二九):“玉泉寺:在当阳县西南二十里玉泉山陈光大中,浮屠智觊自天台飞锡来居此山。寺雄于一方,殿前有金龟池,胜甲天下。”《全唐文》卷六八四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玉泉寺船山,东去当阳三十里……陈光大中智顗禅师者至自天台……”),久闻岘山(一作久欲登斯)岘山亭:在今湖北襄樊市南。《太平御览》卷一九四引《襄江记》:“岘山亭,在襄阳县东一十里,今基迹尚存。”)
此去尽绵历,岂无心赏并。
红餐日充腹(红餐:赤米所做之米饭。赤米,米之粗恶者。宋程大昌《演繁露·赤米》:“案,赤米今有之,俗称红霞米,田之高卬者,乃以种之,以其早熟且耐旱也。”),碧涧朝析酲(析酲:醒酒。酲,《玉篇·酉部》:“酲,醉未觉也。”)
开门(一作酿酒)宾客,寄书安弟兄。
闲穷四声韵(四声韵:运用古代汉语之四声创作近体诗之规则。四声,指古代汉语之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四声明确自觉地被用于诗歌创作,始于南朝齐梁年间,至唐得到广泛应用。),闷阅九部经(九部经:佛教把全部佛经依据体裁及内容分为十二类,称为‘十二部经’。《释氏要览》卷中《十二分教》:“亦云十二部经:一修多罗(契经),二祇夜(应颂),三和伽罗(授记),四伽他(调颂),五尼陀罗(因缘),六优陀那(自说),七伊帝目多(本事),八阇陀伽(本生),九毗佛略(方广),十阿浮达摩(未有),十一婆陀(譬喻),十二优婆提舍(论议)。若小乘只有九部,无自说、授记、方广等。”)
身外皆委顺(一作无所求),眼前随所营。
此意久已定,谁能求苟(一作苟求)荣。
所以官甚小,不畏权(一作朝野已)势倾。
倾心岂不易,巧诈神之刑。
万物有本性,况复人性(一作至)灵。
金埋无土色(金埋:蜀本、卢本作“珠碎”,似是。)玉坠无瓦声。
剑折有寸利,镜破有片明。
我可俘为囚(俘为囚:蜀本、卢本作“囚为俘”。),我可刃为兵(刃为兵:被敌人杀死。刃,杀;兵,战死。《释名·释丧志》:“战死曰兵。”《礼记·曲礼下》:“死寇曰兵。”)
我心终不死,金石贯以诚。
此诚患不至(一作立)。(至:原作“立”,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诚至(一作虽困)道亦亨(诚至:原作“虽困”,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微哉满山鸟,叫噪何足听。
左大中大夫龙图阁待制致仕赠左正奉大夫吕公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二、《南涧甲乙稿》卷二○
隆兴改元次年,前礼部侍郎吕公徽州入对内殿,言致治之要,当以内为先,收人心为急,而朝廷当守一定之论,不可屡变。
时天子新即位,切于求治,闻公言大称善,欲任以事。
公谢曰:「臣蚤衰且病矣,理一郡犹不能,其敢任事」?
有诏除敷文阁待制提举神佑观,兼侍讲
公在讲席,凡可进谏,必因经陈谊,反覆论辨,尽其说而后已。
会敌使再通,礼有未定,上问公和议成否。
公曰:「彼利吾币,何患不和?
但既和之后,勿以为无事,宜思患豫防之」。
未几以病乞外祠,章五上而不受。
既不能朝矣,上犹问大臣:公果病耶?
是老成有学问者。
龙图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六年十一月七日,终于家。
呜呼!
公之论思,大略可睹矣。
盖国朝吕姓自丞相文靖公始大,世有显人。
公曾祖讳宗简,于文靖为兄弟,仕至尚书刑部员外郎,赠金紫光禄大夫
其配鲁氏,赠普宁郡太夫人
祖讳公雅,仕至徽猷阁待制,赠少师
其配氏,赠邓国太夫人
考讳希朴,仕至承议郎,赠右正议大夫
其配张氏,赠硕人
公讳广问,字仁甫
自少隽拔能文,年二十即贡太学,登宣和七年进士第,授宣州士曹掾
司理参军,治狱以情,未始徇上官意,调徽州婺源主簿
权邦彦安抚江东,辟为干办公事
权公拜枢密李光继至,又辟公书写机宜文字
召试馆职,辞不就,得宣州学教授,用荐者改宣教郎
李公帅江西,再辟主管机宜文字
会其入参大政,诏荐西北人材,乃首以公应诏
给事中刘一止辈交荐之,宰相专且愎,指以为党,公与荐者皆罢去。
李公自是南迁,且兴大狱,得其私书,有所善姓名,悉中以事。
公屏居黄山之隅,怡然若无意于世者。
以流寓恩,监西京中岳庙
从吏部选,知江州德安县
招辑流亡,建学舍以教其子弟,狱讼几息,邑人相与祠公于学。
添差通判筠州,又通判虔州
及用事者死,旧人稍稍复用,公始召为礼部员外郎
而言者尝有旧怨,又诋公礼部侍郎周葵党也,复俱罢。
明年,除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移浙西路。
入对,言「常平钱谷,自军兴多用之,以法严,故不上闻。
今虚数未除,恐缓急误指挥」。
上为遣使覈其实。
迁本路提点刑狱,兼权湖州,除直秘阁两浙路转运副使
异时漕臣多媚悦上下媒进取,公独屹屹无依倚,而人亦不敢干以私。
因奏事,太上皇帝问所部人材,悉以实对。
右司员外郎,假某官充接伴金国贺生辰使。
金人且畔盟,使者入见,无恭顺礼。
公曰是求衅端,不足计,愿增边备待之。
既至盱眙,敌有宣徽使衔命越境来见者,公曰此非常礼也,见之而不拜其命,以为得体。
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拜起居郎
一日上曰:「吕某练达,不沽激也」。
大臣皆未谕,既至中书,则御批除公侍御史矣。
宰相陈康伯有姻联,避不就,遂除权礼部侍郎
凡内禅典礼,前未有者,多所订正。
且密议先建储宫,以示四方之信。
上践阼,疏十有二事以献,其言深切,皆留中不出。
同修国史,请外,除集英殿修撰池州,以病移徽州
岁饥,损常平米价以赈民,而任其所损之数。
州郡多献羡馀,公不肯,曰无以使上知民之贫也。
为人和易长者,与物无忤,而内实刚重不可犯。
每读书,见昔人行事有所感,或为出涕。
遇憸佞狡险之徒,至不忍视其面。
其受知李泰发,尝劝其明公道而察附己者。
周敦义与公平生交,自贫贱至贵达,未始一语相诡随,而世皆目以为党,屡踬不伸。
非明圣在上,则朋党之祸将复起矣。
然公之任宰掾,当军书旁午,与同列阴赞庙堂为多。
其为池州,论沿江备守甚至,然后知公之用有不尽者也。
少时家贫,兄弟奉亲至孝,聚族数百指,无间言。
宾客过之,疏食菜羹,讲论道义,终日不厌。
或见其市鱼肉而客馔无有,戏问之,公蹙然曰:「吾亲所以为养,吾徒可享哉」?
及贵,有远族乞附公服属以就国子试,公曰:「是岂特欺君?
非幼子毋诳之义也,不可教后生」。
盖诚信不欺类如此。
临终,处其家事如平时。
手疏边防利害为遗奏,有曰:「远斥导谀之言,力行责实之政,结人心以固本,养民力以待时」。
公雅志也。
享年七十有三,官至左大中大夫,爵太平县开国伯,食其邑七百户,赠左正奉大夫
娶王氏,太府寺丞有之女,封令人,先十二年卒。
男三人。
得中,修职郎、监行在草料场,庶中,皆早世。
自中,承务郎
女适从事郎胡琏。
孙男女三,尚幼。
公家自河东迁符离,而世葬郑州管城县。
因公之南,始家宁国府太平县,葬其夫人与其兄弟长寿乡之古城山,且自为穴,今遂窆焉。
是宜铭,俾其后有考。
铭曰:
世之诬贤,以党斥兮。
空而去之,易为力兮。
其不可去,圣不惑兮。
既去复还,奸则熄兮。
不有君子,其能国兮?
猗嗟吕公,蕴厥德兮。
不玷不缺,如圭璧兮。
致柔与和,中则直兮。
人皆曰贤,识不识兮。
谁其举之,抑又踣兮。
出入事君,尽其职兮。
有言必信,义不嘿兮。
以筮以决,如龟筴兮。
俾以重任,宜柱石兮。
视彼憸壬,孰失得兮?
黄山之隅,聚族百兮。
孝友中庸,善斯积兮。
兄从弟从,永此域兮。